2018贵州文化和旅游热词

2018年贵州旅游热词

  (一)生态旅游

  生态,是贵州发展旅游的基础,是山地旅游的“金字招牌”。连续10年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更是让贵州良好的生态美名传遍全球。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贵州是正宗的中国山地部落,独特性和传统性,助力贵州打好“生态牌”。

  在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发布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上,我省在七个生态资源维度总量上排名全国前十。此外,为迎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贵州推出黄果树龙宫喀斯特生态旅游、湄潭凤冈茶乡休闲养生之旅、荔波水上原始森林生态游、铜仁梵净山人与生物圈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农业观光生态游、民族村寨原生态民族文化游等多条生态旅游特色线路,在凉爽的贵州掀起“生态旅游热”,。

  能够吸引国内外媒体重点推介、解读贵州,生态功不可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俨然成为贵州独特的资源优势,也奠定了贵州发展全域旅游、优质旅游的基础。依托“大生态”,贵州正在建设旅游强省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花海

  2018年3月,平坝万亩樱花绽放,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争相涌入观赏。其规模、气势、令人窒息的美,不仅登上了英国BBC,甚至让外国网友误认为是日本樱花,在网上掀起争论热潮。

  平坝万亩樱花外,百里杜鹃、黔北花海、威宁黔韵紫海、金海雪山四季花谷、荔波梅园以及安顺旧州的粉色花海日益成为“网红”,众多主流媒体、视频达人、微博大V纷纷前往打卡、报道。

  (三)优惠

  2018年7月16日至9月30日,贵州为10个高温省(区市)居民奉上景区门票、高速5折优惠;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贵州省向对口帮扶贵州的城市所在省和港澳台居民免A级景区门票,对其余各省(区、市)居民实行门票挂牌价5折优惠。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全国游客争相入黔旅游,有效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增收。

  ()避暑

  独特的生态、气候优势让“夏避暑”成为贵州的招牌产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避暑旅游成功推向世界。

  今年7月,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世界旅游组织支持的“第四届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贵阳市被评为“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

  今年8月,由中国网络旅游媒体联盟主办的“2018·中国十佳避暑胜地口碑榜”,贵州福泉市、梵净山景区、南江大峡谷漂流景区等地区和景区上榜。

  在第十五届(2018)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上,贵阳市获评避暑之都、六盘水市获评水美凉都、乌蒙山韭菜坪上榜避暑名山榜。

  ()黔货出山

  为实现旅游带动脱贫,助推贵州特色产品销售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0月22日出台方案,从2018年“双十一”开始,线上购买贵州特色商品金额达到一定额度的消费者,可获得贵州旅游景区门票电子折扣券。

  根据《贵州旅游助力黔货出山活动方案》,贵州将在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搭建活动专区,销售以贵州绿色农产品(含生鲜和加工品)为主的贵州特色商品。线上购买贵州特色商品金额达到一定额度的消费者,获得贵州旅游景区门票电子折扣券,购买贵州旅游景区门票时凭电子折扣券可享受相应^_^折扣。折扣券有效使用日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可用周期长达两年。

  为让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黔货出山”也成为近年来诸多媒体争相报道的事件。《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贵州农产品线上线下发力,畅通市场“最后一公里”——绿色优质农产品出山正当时》,聚焦贵州,再掀黔货出山浪潮,绿色优质农产品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六)满意旅游

  近年来,贵州在推进全域旅游的同时,不断强化旅游服务质量,通过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开展明察暗访、开展“满意旅游痛客行”和贵州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活动等,监督指导旅游服务工作,倒逼服务质量整体提升,收获如潮好评。伴随各大景区景点游客持续“井喷”,还有一封封来自天南地北游客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表扬信纷至沓来。

  7月底,一群上海游客给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的公开信,更是引起网民对贵州旅游的关注。上海游客在信中热情称赞说:“贵州这片广袤的旅游胜地,它的山美、水美、风光美,贵州人的心灵美,旅游业的服务美。”

  (七)自驾贵州

  贵州独特的山地地势,造就的自驾线路也非常美丽。行驶在曲折却平坦的山路中,绿水青山映入眼帘,车如行驶在画中。随着“贵州自驾36计”的推出,“去贵州自驾”成为众多网民的关注点,自驾游产业水涨船高。

  今年4月,由60辆私家车、数百名旅行者组成的自驾车队从山西省出发抵达贵州,开启为期7天的贵州自驾之旅。游览过茅台镇、织金洞、龙宫、万峰林、黄果树等景区后,游客纷纷为贵州交通的跨越式发展点赞。而这样的自驾,更是数不胜数。

  (八)高桥

  2018年5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推出报道——《GUIZHOU: THE ROAD TO SUCCESS》(贵州:成功之路),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贵州。文章从贵州的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发展、“世界桥梁博物馆”、交通发展推动扶贫、旅游文化助力行业发展及近期最重要目标和未来展望入手,报道了贵州如何走上成功之路。

  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桥高度排行榜中,榜单中前100名的桥梁,有80多座来自中国,而这80多座中国的桥梁中,又有40多座来自贵州。“世界桥梁看贵州”,如今的贵州,俨然是一座“桥梁博物馆”。座座高桥不仅让贵州多条道路天堑变通途,更成为独一无二的震撼风景。

  (九)井喷

  2018年,贵州继续做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丰富旅游业态、开展一系列旅游营销活动,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推动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快速增长。

  在12月26日举行的“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一组数据:自2016年起,贵州旅游开始井喷式发展。

  (十)旅游扶贫

  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贵州省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扶贫,覆盖3000多个村寨,惠及100多万贫困群众,农村环境越来越优美、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7月16日,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銮里举行。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再次将旅游扶贫作为重点,为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

  (十一)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苗族飞歌;鼓楼,风雨桥,大银角;芦笙,木鼓舞,锦鸡舞——2月15日除夕夜,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黔东南分会场在黎平肇兴侗寨惊艳亮相。7分钟的央视直播,创造了群众演员最多、非遗传承人参加最多、收视率最高等多个第一。

  数据显示,黔东南分会场3个节目全部进入春晚收视率前5名,海内外观看黔东南分会场节目近11亿人。百度搜索“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找到相关结果883万个,“侗族大歌”“侗寨”“黔东南”成为网络热搜词,一度刷爆“朋友圈”。

  (十二)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2018年7月2日,在波斯湾西岸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铜仁梵净山获表决通过,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后的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至此,贵州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贵州“申遗”成功热度一时无两。

  (十三)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

  贵州是个山地大省,山地面积在80%以上,山地具有丰富多样性,也是人文独一无二的聚集地。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品牌,贵州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持续在黔西南州召开,此外,由中国发起、全球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定位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立,其联盟总部和秘书处设在贵阳,这是总部落在北京之外的第一个国际组织。这些国际化水平更高、山地特色更突出、乡愁味道更浓郁等亮点,让“山地公园省”备受国内、国际关注,贵州山地旅游产业上升到新的高度。

  (十四)浪漫秋冬

  不看不知道,冬季贵州旅游竟如此精彩,贵州冬季旅游亮点包括贵州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多彩浪漫的民族节庆、淳朴的乡村风情,放松养生的温泉,以及白雪胜景和芬芳花海,呈现了贵州冬日旅游不为大家熟知的一面。即便秋冬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贵州依旧满地金黄、热情似火,又不失浪漫,摒弃萧条景色,呈现盎然生机。

  10月启动的2018全国网络媒体贵州行大型采风活动,通过来自40余家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微博大V、旅游达人的独特视角,共同探秘贵州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体验秋冬季旅游创新产品,进一步打响贵州秋冬旅游的知名度。

   (十五)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旅游局1月9日发布《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告》,赤水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贵州首个、全国仅有的26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促进和引领旅游行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旅游业今后长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位于黔北赤水河谷地带,拥有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一端连着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另一端连着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赤水市,中间串起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国酒文化、巴国文化、盐运文化、考古文化等,是一条美丽的旅游文化长廊。

  (十六)寻亲之旅

  2018年,贵州先后前往江苏南京、安徽合肥,开展“寻亲之旅”活动,并于2018年6月1日至7月15日期间,推出江苏、安徽两省居民享受贵州景区门票、高速费5折优惠政策。此举激发了苏皖两地游客到贵州屯堡寻亲的热情,事件得到广泛传播,一时间,“到贵州寻乡愁”成为热门。

  (十七)痛客

  让“游客”变“痛客”是贵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2017年,贵州首次推出“百万奖痛客”活动,通过奖励的的形式,鼓励游客提出贵州旅游服务的不足,进而促进相关行业及时改进,获得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2018年,在首届“痛客行”活动的基础上,贵州加大奖励力度、加强活动宣传、加强整改力度,使得“痛客”受到全民关注,力争实现全民参与。

  (十八)万峰林峰会

  “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已举办六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通过峰会平台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山地旅游、乡村振兴等话题,内容涵盖农业、教育、旅游、文化、健康医药、户外运动等领域,实现了碰撞思想、凝聚智慧、合作项目,在理论研究、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靠着大山“唱山歌”,把山地旅游、山地运动、山地农业和山地城镇化高度融合,走出一条山地生态发展的乡村振兴富民之路,成为黔西南试验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十九)温泉省

  贵州温泉众多,息烽温泉、石阡温泉、剑河温泉成名已久。除了温暖,贵州温泉中富含的各种矿物质有益身体健康。由此,每到天寒时节,贵州的温泉都会成为热点;泡温泉成为省内外游客最喜爱的冬游方式。

  2018年4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资源整合、资本投入、市场运作,新建开发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依法整顿一批,着力将贵州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温泉省”。并提出到2020年,“中国温泉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贵州逐渐向“中国温泉省”的目标迈进。

  (二十)康养胜地

  近年来,“康养”已经超越了自身的定义,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项目。贵州以现有的78个森林公园、36个湿地公园以及一大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康养旅游,并以建设“全国森林康养胜地(基地)”为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国森林康养基地100处,年服务5000万人次。

  2018年贵州文化热词

  (一)文体名人对话生态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阳举行。与往届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论坛中,有了创新,加入了“中外文化体育名人与生态文明建设”讲演会。

  本次演讲会,通过邀请叶小文、何建明、顾久、西尔维娅厄尔、李雪健、陶虹、王俊凯、吴敏霞、许海峰、邹市明等文化体育界名人探讨生态文化,发挥名人影响力,让世界目光聚焦贵州,倡导了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生态安全。

  ()春晚

  2018年,央视春晚首次走进贵州。七分钟的演出,让世界听到了贵州歌声,记住了贵州笑容,看到了贵州发展,分享了贵州幸福。一时间让许多久久扎根于大山里的优秀文化得以向外传播,侗族大歌、苗族服饰等一系列贵州热词的频频出现,掀起了一波贵州文化热潮。

  ()正安吉他

  正安,贵州最北面的一个县,一个曾经的穷县,如今成了一个吉他出口大县,平均每天销售一万把吉他到全球。在出口的国家中,有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分别占亚洲吉他市场的20%,美国市场的30%,巴西市场的40%,中国吉他的出口量,正安占了近一半。吉他生产业吸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解决就业1.1万人,真正实现了文化产业扶贫,让本地农民“家门口”就近就业。

  正安吉他的文化产业扶贫振兴道路,同时也成了戏剧创作的优秀题材。12月20日,由贵州省歌舞剧院创作的音乐剧《吉它·吉他》在贵阳上演,将正安故事以艺术形式传播,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文旅融合

  11月19日上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整合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责,组建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贵州省政府组成部门,不再保留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文旅融合将以真融合深融合提升旅游内涵、丰富文化供给、满足文化需求,努力担当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谱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天渠

  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贵州遵义老支书、时代楷模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凿“天渠”的故事,让无数人震撼和感动。

  为了宣扬黄大发的事迹,一时间,“天渠”在文艺界成了创作热词。2018年以该故事为创作原型的戏剧、电影被相继推出,让黄大发的故事走出了大山,走进大小剧院和影院,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其中电影版《天渠》和大型黔剧《天渠》备受关注,剧中深入刻画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创业的崇高品质。

  ()文化惠民

  近年来,为了让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贵州在文化领域开展各种丰富活动。让文化惠民惠及基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拓展文化消费领域,改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彩贵州大舞台展演”系列文化活动在贵州各地上演,63场精彩好戏,让基层老百姓坐在家门口便能观赏文化大戏;方舟戏台的打造,将更多兼具思想性、严肃性以及艺术性的优秀剧目,以及著名表演艺术家邀请到贵阳,让贵阳人民也能零距离欣赏精彩的戏剧表演……

  诸如此类文化惠民活动,贵州全省各地文化部门平均每年送戏下乡7200多场,演出覆盖全省,其中,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举办活动2200余场,惠及群众100万余人,在文艺设施建设上,现已投入5000多万元为2672个村搭建文化活动室等,做到了真正的“文化惠民”就要惠及到民。

  ()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

  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于8月17日开幕。艺术节期间,成功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文化扶贫——优秀剧目乡村展演”、“贵州现代舞周”等八项主体活动和四项配套活动。其中,“多彩贵州歌唱活动”吸引了近10万人参与,“非遗周末聚”带来了20场非遗文化秀,优秀剧目展演带来了省内外30多部精品剧目,“尼泊尔·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更是将贵州文化带出国门……

  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通过舞台艺术、美术、书法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贵州改革开放40周年来的变化及发展。在各类展演、展览中,更加强调群众参与性,展示了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

  ()傩面

  8月11日,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中篇小说《傩面》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这是贵州省作家获得的首个鲁迅文学奖,实现了历史上零的突破。

  贵州傩戏一直受到省内外戏迷朋友们的热爱,肖江虹的中篇小说《傩面》更是将傩戏的历史渊源、如今的发展现状、傩戏师对生死的洞悉和坦然面对、当地人对傩戏的敬畏等挖掘传播,让人们了解到的不只是傩戏表演,还有它背后整个贵州文化生态环境。

  ()文军扶贫

  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在贵州,脱贫攻坚是贵州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以超常举措、巨大努力,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创造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全省“文军”队伍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关键角色,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闻宣传方面,贵州各大新闻媒体深入一线,为多个县市提供全媒体新闻宣传资源服务,打造新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贵州诗人书写出贵州扶贫攻坚壮美诗篇,作家深入一线,在书中用质朴的语言、真实的事迹,将贵州脱贫攻坚的故事娓娓道来;文艺演出也常常走进大小村落,为村民带去艺术盛宴……“文军”队伍借助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脱贫攻坚带去了精神上的助力。

  (十)非遗文创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调动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贵州也通过融合本土特色文化,以“非遗文创+”的方式激发社会新动能,凝聚各种形式,开展各类文创活动,助力贵州文化发展。

  “2018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聚集数十位非遗工艺大师,数百件贵州非遗艺术精品精彩亮相;在“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周”期间,百余件文创产品,展现出设计师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独立思考……

  在2018年诸多文创周中,走出国门的“2018尼泊尔——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周”活动是一大亮点。贵州非遗文化走进尼泊尔,尼泊尔副总统普恩、时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以及各国驻尼泊尔外交官、当地观众和学生出席活动并观看各种非遗产品。另外,活动l还将贵州非遗文化带进了尼泊尔学校和军营,深受学生和军人们的欢迎和点赞。

  (十一)传统村落

  贵州目前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大本营,在国家7部委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前四批贵州有545个;国家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有213个,位居全国第一;贵州传统村落或民族村寨的数量、质量、当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位次。

  10月30日,国家文物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国家文物局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0位代表齐聚一堂。

  (十)杨氏土司

  遵义地区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考古工作,始于1950年代。从2013年开始,随着《海龙囤与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工作规划(2013~2015)》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考古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目前,自南宋晚期的杨粲到明代后期的杨烈,大多数土司的墓葬已被发现或清理发掘,这为全面探讨播州杨氏土司的丧葬观念和埋葬制度等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资料。

  12月25日,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考古发掘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贵州省考古所举行。该课题将于2023年课题结。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的全面揭露及报告的整理出版,课题的深入研究和实施,将积极推进土司遗存的考古学探索,推动土司考古与土司制度研究进一步深入。

  (十三)影视贵州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贵州”的话题分外火爆,饶晓志、毕赣、章宇等一批贵州籍电影人的佳作,不仅赢得了不小的票房和热评,同时也将贵州文化、民族习俗、城市发展以电影的形式传播。

  在《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地球的最后一晚》等热门电影,网络流量剧《双世宠妃2》等一批带有贵州元素的作品中,那些过去鲜为外人所知的贵州人文风俗及山川美景在影片中大放异彩,深深印入了观众的记忆,接踵而至的佳作,让“贵州”这个词在影视文化圈内获得了一盏独有的聚光灯。

  (十四)纪录贵州

  绮丽的自然风景、雄伟的现代建筑、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贵州厚重的人文历史,在2018年里,从一部部纪录片中得以展现,并广为传播。

  系列微纪录视频《黔视今声》以全新视角,全方位展示贵州山水美景、风土人情,堪称贵州视频版“百科全书”;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推出报道,用记录片的镜头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贵州高桥的奇迹;由贵州导演陆庆屹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四个春天》通过记录他的父母在家乡度过的四个春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上映后线上热评线下热卖不断,赵薇、黄渤、周冬雨、章宇也为其献声推荐……

  这些纪录片不仅从各个角度描绘了贵州的大好山河,也在美食、艺术等方面,展示了贵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贵州人勇敢、执着、乐观气质。

  ()改革开放展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贵州省内举办了多个展览,从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贵州人民,40年间生产生活发生的重大变迁。

  其中,“砥砺前行四十载感恩奋进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通过生动详实的图片、数据和实物,多角度、全景式展现贵州锐意改革的生动实践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省博物馆“咱们的40年”展览,以不同时期百姓生产生活吃穿住行的各类物件为展品,折射出贵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迁;《影像见证一座古城的历史变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展,以照片记录了30年间贵州人民的真实生活。

  (十六)锦鸡舞

  2018年,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舞蹈——锦鸡舞,亮相当年春晚贵州分会场舞台。伴随着芦笙曲调的节拍,舞者的银饰锦鸡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貌若锦鸡亮翅,翩翩漫舞,借着春晚的舞台,让更多人被锦鸡舞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

  中国神曲教父“筷子兄弟”更是锦鸡舞的铁杆粉丝,肖央来到贵州丹寨后,联合当地锦鸡舞者,一起为自己的电影新作《天气预爆》,拍摄了一部锦鸡舞版的预告片,一时间在网上疯狂转发。

  (十)文坛大咖齐聚贵阳

  8月14日,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贵阳开幕。来自英国、法国、日本等24个国家的38名翻译家,以及以莫言为代表的贾平凹、王跃文、刘震云、阿来、韩少功、麦家、刘醒龙、余华等40多位中国文坛大咖,围绕“与中国文学携手同行”这一主题,共话中国文学发展。

  (十)花灯戏

  贵州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起初,只有歌舞,后来发展为戏剧,多以表现民间故事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2018年,贵州花灯剧院好戏频出,《一路芬芳》、《云上红梅》等现实题材戏剧的上演,收获不少掌声与好评。

  同时,作为贵州花灯剧院经典大戏之一的《月照枫林渡》,也于12月31日正式拉开了21场全国巡演大幕。这部曾经挽救贵州花灯剧的戏剧,截止目前,累计观众近100万人次,是无数贵州人心中抹不掉的佳作,如今它的再次巡演,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新的期待。

  (十)歌唱活动

  “2018多彩贵州歌唱活动”启动,本次活动一改往届比赛的模式,而是将其定义为“活动”旨在让社会各界人士皆可参与,一时间吸引10万人报名参赛,年龄跨度从18岁到60岁。一批优秀歌手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参赛者的亲友们纷纷加入助威队伍中,让这个持续了两个月之久的活动在赛场内外密切关注之下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同时,《奋斗的时代在一起》《绿色的大爱》《天眼》《心比天高》《盛世田园》《大地之心》等多彩贵州新创歌曲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歌曲,在活动的舞台上被选手们反复传唱、精彩的演绎,充分展示了贵州的新时代精神。

  (二十)贵州珍藏

  “发现文化贵州·品味真迹藏画”——贵州珍藏中国美术精品汇展,500余件贵州珍藏画作,分五季展览在2018年下半年相继展出。本次画展也是贵州首次将收藏已久的名家画作悉数对外展示,为贵阳市民带来精彩的文化艺术盛宴,引发赏画、藏画热潮。

  本次展览,不仅包含了文联第一届美术家协会的老艺术家王树艺、宋吟可、秦元魁等人的收藏作品,而且还有明末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的画家龚贤,民国至新中国被广为推崇的美术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等作品,真正做到了文化惠民,让观众零距离欣赏大师真迹。

来源: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